近年來,廣安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時代發展大勢,發揮特有優勢,不斷創新工作載體、平臺和機制,培育工作品牌,形成推動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創新發展的新格局。
一、構建理想信念教育新格局夯實民營經濟發展根基
一是成立高質量的理想信念教育宣講團。建立健全領導干部上講臺、政企溝通座談會等制度,依托市級各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干部、市社會主義學院專家講師和民營經濟代表人士組建“民營經濟領域理論政策宣講團”,深入開展以“守法誠信、堅定信心”為重點的民營經濟人士“雙月”集中學習活動10余次,舉辦專題講座35場次,培訓3000余人。鄧小平故里成功創建為“四川省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二是打造多角度的理想信念教育陣地。融合統戰系統內外力量,在小平干部學院、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掛牌建設6個民營經濟領域理想信念教育陣地,常態化組織民營經濟人士開展信念教育。高質量創辦“一網一號一刊一講堂”(市工商聯官網、微信公眾號、《廣安商界》雜志、“廣商大講堂”),常態化組織民營經濟人士開展信念教育。近年來,共組織民營經濟領域人士1350余人次開展現場理想信念教育。
三是創新全方位的理想信念教育品牌。由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牽頭,加強與市委組織部等溝通聯系,將理想信念教育作為落實民營經濟領域黨員教育培訓、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形成了以民營經濟人士為主要培訓對象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訓班、以民營經濟企業黨務干部為主要培訓對象的黨務干部能力提升班、以民營經濟領域普通黨員為主要培訓對象的“萬名黨員進黨?!迸嘤柊?。截至2022年上半年,三個層次的培訓班共開展培訓12期,培訓民營經濟人士815人次、黨務干部312人次、普通黨員410人次,多層次開啟了民營經濟領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
二、構建平臺規范建設新格局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一是搭建合作共贏展臺。加強統籌協調,與成都、重慶等8個地方工商聯締結友好商會,開展交流活動20余次,召開協調會議6次,大力推動與成渝“雙核”合作。攜手渝北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合川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等,籌建“渝廣毗鄰地區商會合作聯盟”,推動商協會交流與合作,助力高竹新區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打造川渝民營經濟協同發展示范區。廣安經開區、川渝高竹新區獲全省園區統戰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二是搭建參政議政平臺。推動出臺《廣安市民營企業家梯隊建設五年實施方案(2021—2025年)》,有梯度、分層次、多角度地培養一支政治上有方向、經營上有本事、責任上有擔當、文化上有內涵的民營企業家隊伍。目前,全市有一千余名民營經濟人士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工商聯執委、光彩會理事。組織引導民營經濟人士中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撰寫提案、議案及建議600余件(條),向市委報送高質量建議100余條,10余篇調研報告獲省、市領導肯定性批示。
三是搭建踐行責任舞臺。引導民營經濟人士踐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捐資助學等公益活動,爭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全市738家民營企業和55家商協會投入近40億元資金在528個村開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全市各商會組織和民營企業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贈款物折合人民幣達4000余萬元。300余名(家)民營企業家、民營企業和商協會先后榮獲全國工商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商會和先進民營企業、“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四川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等榮譽。
三、構建統一戰線引領新格局厚植民營經濟發展沃土
一是優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持續優化投資興業、干事創業環境推動廣安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損害營商環境行為責任追究辦法》《關于進一步規范政商交往行為推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實施意見》,建立市級黨政領導干部聯系商協會和民營企業制度,召開政企溝通座談會12次,通過由企業反映問題“點單”、統一戰線領導小組辦公室交辦問題“派單”、職能部門解決問題“接單”,督查部門跟蹤問題辦理“督單”的“四步法”解決200多個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
二是扎實開展三大活動。創新開展“我為廣安引一企”活動,采取“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的方式,定期召開統一戰線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座談會,不斷拓寬招商渠道,2019年以來,累計牽線搭橋引進項目133個,總投資350.2億元,活動得到省委領導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充分肯定。積極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華鎣市月亮坡村創建為第一批“萬企興萬村”行動省級聯系點,武勝縣沿口鎮五一村、鳴鐘鎮龍鰲村創建為市級示范點。深入實施“三百工程”,近三年來,共邀請400余名商會會長和企業家走進廣安投資考察,組織400余名企業家走出廣安學習交流,走訪300余家商協會和企業。
三是傾情為企紓困解難。落實營商環境“紅黑榜”制度和“放管服”改革措施,精簡市場準入行政審批事項,推進項目前期“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發揮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用,搭建“工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常態化開展“送法進企業進商會”“法治體檢”“金融服務面對面”銀企座談會及維權服務活動,注重從優化審批服務、放寬市場準入、降低經營成本、解決融資問題、鼓勵企業創新和保護合法權益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給企業吃下“定心丸”,注入“強心劑”,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困難問題200余個。